• 当前位置: 首页>清心文集>《大乘义章》注释>

    发菩提心的3个阶段

    时间:2024-09-10 17:24-来源:未知-点击
    文:德华居士


    1、什么是菩提心
    菩提是印度话,中国话就是“道”。果德圆满因此叫做“菩提”。对大菩提升起趣求之心就是“发菩提心”。这个发心在经中叫做“愿”。让大菩提和自己相应就叫做“愿”。

    2、菩提的体相
    根据义理分为三种:
    第一,相发
    第二,喜相发
    第三,真发

    什么是相发菩提心呢?
    修行人彻见生死的过咎、涅盘的福利之后,发心舍去生死轮回而趋向涅盘。只是在根据生死和涅盘之“相”而发心。

    什么是息相发菩提心呢?
    修行者深深见悟诸法平等,了知生死的本性就是“寂灭”,而涅盘也是“寂灭”,因此生死没有“相”可以厌离。涅盘也是如此,无相可求。离开前面的“相”而皈心正道就是“发”,因为执着“相”就会违背正道,舍去“相”才能发起。舍去“外”而回归“内”才是发。离“相”的平等心才能发心。因此经中说:
    “灭除各种发、不发”才是发菩提心。”

    经中还说:
    “灭发,就是灭除各种相的发心。不发,就是不起相的发心。”

    因此,发心就是“无相发。”"无相心起才是发“。

    什么是真发呢?
    菩提的真性来源于自体,由于“妄心”覆盖自心而自己不觉却向外推求。经过熄灭妄想之后,找到自己的本性后,了知菩提性就是自体,无需别处追求。因此,心就是菩提。

    舍去他求而归心自体就是“发”。而外求菩提违背正道。因此,舍去外求而归心自性就是“发心”,也就是废除外求而回归自性就是“发”。也就是真证菩提。

    经典原文:
    发菩提心者。菩提胡语。此翻名道。果德圆通故曰菩提。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。然此发心经亦名愿。要大菩提令来属己故名为愿。名义如是。体相云何。随义不同。略有三种。一者相发。二息相发。三者真发。言相发者。行者深见生死之过涅盘福利弃舍生死。趣向涅盘。随相厌求名相发心。言息相者。行者深悟诸法平等。知其生死本性寂灭涅盘亦如。生死寂故无相可厌。涅盘如故。无相可求。返背前相归心正道故名为发。良以取相违背正道故名舍相以为发也。盖乃废外以归其内故名为发。亦可离相平等之心。始起名发。故经说言灭诸发不发是发菩提心。言灭发者灭诸相发。言不发者不起相发。是发心者是无相发。无相心起名为发矣。言真发者。菩提真性由来己体。妄想覆心在而不觉谓之在外。向外推求。后息妄想。契穷自实。知菩提性由来己体。无异趣求。知菩提性是己体故。菩提即心无异求。故心即菩提。舍彼异求归心自实故名发心。良以外求违背正道。是故舍彼归心自实说为发心。此亦废外以归其内故名为发。亦可真证菩提。


    郑重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转载删改将追究侵权责任。
    五台山清心微信
    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本站总编
    清心老师·微信号

    其他信众还在看:

    发菩提心的次第

    发菩提心的3个阶段

    热门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