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衡山承远也。”出而求教,肖焉。乃从而学。
- 当前位置: 首页>五台高僧>
-
净土四祖法照国师在唐朝代宗、德宗年间,五台山上曾住有一位高僧,号五会法师,代宗朝为国师,圆寂后敕谥大悟和尚,后人尊为净土四祖。其法名叫做法照。
法照(?~821年),唐南梁州(故治在今四川阆中县西)人。初于庐山结西方道场,修念佛三昧,后去衡山师事承远,慈忍戒定,为时所宗。大历元年(766),于南岳弥陀台依《无量寿经》创行五会念佛。大历五年(770)至五台山瞻礼文殊圣迹,贞元十四或十五年(798或799)在五台山建竹林寺。撰有《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》(以下简称《仪》三卷、《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议赞》(以下简称《赞》)及《大圣竹林记》各一卷。
净土宗立祖之说起于宋代。宋四明宗晓以慧远为初祖,善导、法照、少康、省常、宗颐五人继之。后来四明志磐改立慧远、善导、承远、法照、少康、延寿、省常为莲社七祖。此宗被推为祖师的,大都以其弘扬净土法门有贡献的缘故,并非像其它宗派的法系有前后传承的关系。法照既然先后均被推为祖师,可见其弘扬净土法门的贡献超出了与他同时代的净土法师。因后人多沿用志磐所立净土祖师次序,故称法照为净土四祖。
笃信弥陀净土宗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,故净土宗人特别信奉阿弥陀佛。佛家讲“佛法大法照之所以能对海,信为能人”。弘扬净土法门有较大贡献,其大前提是对弥陀的无限信仰。法照对弥陀的信仰是始终如一的。他不像昙鸾和道绰二位净土大师那样“半路出家”,中途才改信弥陀,而在年轻时即慕慧远遗迹,由东吴至庐山。在庐山,他效慧远,结西方念佛道场,修念佛三昧,并大力宣扬了慧远庐山莲社故事。
初祖慧远(334~416),东晋雁门楼烦(今五台山地区原平一代)人。21岁在五台山地区从道安出家,驻锡五台山白仁岩,后又曾隐居庐山余年,影不出山,迹不入市,平时经行、送客常以虎溪为界。当时各地名僧、清信之士多望风来集,从慧远游止。元兴元年(402)慧远率众于精舍无量人寿佛像前建斋立誓,期生净土,结白莲社,一时参加的达123人。
这一事件,本是后来盛传的净土教历史上空前的创举,然而此400年中,由于世所推崇的净土后至法照入庐山之前的近大师昙鸾、善导、道绰均生于淮水之北,行化亦限于北方,南方庐山莲社故事却罕有所及。自法照之后此事方才大传于世。另一方面,唐代关于慧远的记载甚多,但可分为二类:一为上生兜率,一为立莲社期生净土。
中唐以前,弥勒似犹见奉行,故弥陀信仰者着论日盛。但法照之后,兜率往生之思想已渐隐去,庐山结莲社共生西方之各种传说,乃独见知于后世。无疑,法照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从《仪》中即可得到印证,该文曾多处提及慧远庐山事迹。这是法照对净土宗的贡献,也反映了他对弥陀笃深的信仰。
法照由庐山至衡山师事承远,同样是出于对弥陀的信仰。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二十载:初法照居庐山,由正定趣安乐国,见蒙恶衣侍佛者。佛告曰:
“此衡山承远也。”出而求教,肖焉。乃从而学。
“安乐国即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;“佛”即阿弥陀佛。承远“蒙恶衣侍佛”,表明他本为世间“秽土”之人,因道行具足而得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前。法照于定中见承远便出而求教,其对往生西方的梦寐以求,对弥陀的无限信仰是不言而喻的。
郑重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转载删改将追究侵权责任。